洋特法則是什麼

洋特法則是一個斯堪地那維亞社群中對個人及群體的一種概念,其中的特點就是「否定個人的成就」,提倡謙虛內斂、不炫富、社會平等,不要以為自己比其他人優秀。

洋特的10大法則:

  1. 不要以為你很特別。
  2. 不要以為你比「我們」溫厚。
  3. 不要以為你比「我們」聰明。
  4. 不要想像自己比「我們」好。
  5. 不要以為你懂得比「我們」多。
  6. 不要以為你比「我們」更重要。
  7. 不要以為你很能幹。
  8. 不要取笑「我們」。
  9. 不要以為有人很在乎你。
  10. 不要以為你能教導「我們」任何事。

在洋特法則的思維中,有著群體比個人都還要重要的認知,人人都該獲得一視同仁的對待,該有一模一樣的行為,別以為自己有什麼特別,絕對不該不合群的跑去做自己的事。

因此當自己在群體中感到格格不入時,該怎麼辦?盡可能強迫自己融入?還是….有其他選擇?

個體與群體,你會怎麼選擇

群體美好與個人追求的拉扯

在洋特法則中不提倡菁英理念與英雄主義,這並不表示斯堪地那維亞式的生活排斥異類、追求平庸,而是力求相對意義上的平衡。

兩種思維看待洋特法則:

  • 洋特法則阻礙追求個人發展與自我實現
    在洋特法則的各種理念中,似乎都在說著別以為你比我們特別,我們都一樣,如果你覺得格格不入,那是你的問題,你必須要和我們一樣才行。間接的否定了個人的獨特與不同。
  • 洋特法則是一個重視群體大於個人的生活哲學
    我很喜歡換日線中「你不特別、別以為你比我們更優秀」──深植丹麥文化,相信「群體才能共創美好」的「洋特法則」」的這篇文章對於洋特法則的分享。
    在這篇文章中的洋特法則分享說的並非個人,而是群體;也就是說,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,而是認為自己所屬的群體比任何一個個體優秀。

如果你將個體與群體分開,不把他們一起做比較,你會發現有些美好只有以群體的形式才能呈現,一個人不可能創造出美好的社會福利,如果你想要享有這些美好,你也要試著融入群體,但是這也與個人的獨特性產生衝擊…..。

在洋特法則的思維下追求自我實現

「黑馬思維」中提到卡蘿茲出生於斯堪地那維亞,她說道:「依照洋特法則,人人都該獲得一視同仁的對待,該有一模一樣的行為。別以為自己有什麼特別,絕對不該跑去做自己的事。」

卡蘿茲聽從旁人的建議「如果想有所成就,就要選一件事好好地做到底。」,因此卡蘿茲不斷嘗試著走大眾所認為筆直的路,認為這樣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,但到頭來都一無所獲….行不通;而卡蘿茲的反應大都是『責怪自己』。

紐約備受好評的花藝師

紐約備受好評的花藝師:卡蘿茲 Ingrid Carozzi

卡蘿茲很清楚讓她一直感到格格不入的原因是「洋特法則」,他不斷嘗試和別人一樣,甚至做的更好,但每次都感到格格不入,結果反而把事情做得更糟糕…。

卡蘿茲喜歡藝術,但家人很明白的和她說:「藝術不是能走一輩子的路」,其他人則說:「你的藝術才能不足」,甚至朋友的父親也曾和她說:「你連畫圖都不會,要怎麼學設計?」,卡蘿茲不斷的自我懷疑與自責,她尋尋覓覓,嘗試做著人們建議的「你擅長的事」,但始終沒有找到一件擅長的事,因此過得不快樂。

30歲時她決定搬到美國紐約,希望在那能夠找到新的機會。

由於需要工作簽證才能留在美國,因此卡蘿茲到一家公關公司上班,與記者往來,自己也向企業接品牌打造和設計案件,雖然工作與生活算穩定,但她仍然渴望找到更適合的;就這樣十幾年過去了,卡蘿茲幾乎想要放棄再尋找,覺得就這樣工作與生活著也不賴時,有個客戶給了她一個很特別的機會『瑞典美國商會即將在曼哈頓文化酒店舉辦招待會,想請卡蘿茲幫忙打點現場的鮮花布置』。

卡蘿茲從來沒有接觸過花藝,但對方認為之前她幫公司做的設計色彩運用的很好,因此卡蘿茲雀屏中選;而卡蘿茲也明白花藝相當契合她的興趣與能力,因此興致勃勃的投入案件中,最後成品就像是魯本斯的鄉間畫作,大受好評。

在招待會上,不斷有賓客問是誰布置了這麼棒的花藝作品,卡蘿茲:「那是恍然大悟的時刻,我終於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值得!」

卡蘿茲年輕時並不怎麼瞭解自己,甚至在洋特法則的思維模式下,她覺得自己的喜好並不是很重要,但現在她明白花藝與她的興趣和能力相當契合,因此全心投入一項不知道行不行得通的商業點子中,最後她辭掉工作,用沒有多少的積蓄開了一間工作室,而她也成功了。

你是不是也有像卡蘿茲一樣的困惑與經歷呢?

我先前有分享一篇「我們都漸漸活在標準化中,這適合自己嗎?」這會讓你更瞭解自己是不是也正走在標準化的規範裡,這真的適合自己嗎?

Laura:最難的是接受新思維

雖然洋特法則起源於北歐,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都存在著這樣的思維模式,我們有著我們的群體,同質性的人更容易彼此親近,如果有個人和這類群體不太一樣,思想不同、行為也不同,便很容易被視為異類。

接受新的思維並不代表要放棄舊的觀念,每個思維與觀念都有各自的好壞與優缺點,就洋特法則來說,如果你是以群體下去看待,你會發現只有群體才能夠呈現出來的美好,畢竟人是需要群體合作才能成為一個社會與國家,個人幸福雖然可以自己創造,但社會的福利與美好可不是一個人就能創造出來的

相反的,如果你以個人追求、自我實現的目的下去看待,而你又把洋特法則與標準化內化,漸漸的你會感到綁手綁腳,格格不入甚至找不到自我,因為你讓自己活在洋特法則與標準化的思維中,卻又渴望著有所不同。

個人的喜好有所不同,找到自己的興趣也很重要,但這不代表我們不能融入群體,群體創造出來的美好在個人中不一定能夠呈現,而個人的自我追求也不能一昧的附加在群體身上,我們可以和平的與他人合作共存,但又能保有自我的獨特,或許這才是最美好的狀態。

我們可以平起平坐,平等的享有美好,但這並不代表你不努力也可以理所當然地擁有一切,每個人都各自努力著,但在群體中也享有著平等與尊重。

我是蘿拉,謝謝你與我一起學習成長。

Author: lauralife

我是蘿拉,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,我們一起學習、成長,祝福你一切都越來越好,朝自己的方向前進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